冬搶暖器夏搶空調,歐洲外貿叕爆單了!
多數外貿人(ren)的(de)記憶還停留在去年(nian)冬天,歐洲許多國家民眾(zhong)與政府為獲取取暖(nuan)資源,從中(zhong)國大(da)量采購(gou)取暖(nuan)設備,這讓中(zhong)國取暖(nuan)家電(dian)再一次站上熱榜風口。
而現如今,厄爾尼諾(nuo)的(de)威力(li)席(xi)卷全(quan)球(qiu),全(quan)球(qiu)大部分(fen)國家(jia)正在(zai)遭受(shou)熱浪沖(chong)擊,其(qi)中受(shou)影(ying)響最(zui)大的(de),是罕(han)見出現過高(gao)溫的(de)歐(ou)洲(zhou)。歐(ou)洲(zhou)是曾經全(quan)球(qiu)空(kong)調安裝比例最(zui)低的(de)地區,在(zai)極端天(tian)氣之下,也開始爆(bao)搶空(kong)調。
1、超級熱浪打破“無空調傳統”
歐洲空間局表示,歐洲南端氣溫將攀升至48°C,這可能是當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。在英國,高溫已經讓物流陷入半癱瘓,有(you)的(de)超市連冰淇淋(lin)柜都關(guan)閉(bi)了,還(huan)貼條寫著“因高溫(wen)暫停供貨”。
最可怕的(de)是,歐洲(zhou)大部分地區,并(bing)沒有使(shi)用(yong)空調的(de)傳(chuan)統。這里地處(chu)海洋氣候(hou),夏季短(duan)暫且涼爽,高(gao)(gao)溫罕見(jian)。且歐洲的電費高(gao)(gao)昂,很(hen)多線(xian)路負載有(you)(you)限,安裝(zhuang)空(kong)調,可能需(xu)要(yao)業主(zhu)委(wei)員會批準、手續繁雜。根據《華盛頓郵報》的數(shu)據,在歐洲,只有(you)(you)不到5%的法國(guo)(guo)家庭(ting)和英國(guo)(guo)家庭(ting)裝(zhuang)有(you)(you)空(kong)調,在德國(guo)(guo),這一數(shu)字(zi)僅為3%。
但今年,歐洲人實在扛(kang)不住了!
2、60%以上都是中國空調品牌
在意大利擁有500多家門店的消費電子零售商Unieuro給了個數據:截至7月21日當周,其空調銷量相比去年已經翻了一番——而其中60%以上,都是中國(guo)品牌。
根據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數據(ju),今(jin)年4、5兩月,中國家用空調出口量(liang)分(fen)別為807萬臺(tai)和707萬臺(tai),這讓(rang)中國空調品牌的全球市場占有率(lv),提升到(dao)了40%左右(you)。其中,西班(ban)牙增(zeng)(zeng)長(chang)27%、阿根廷增(zeng)(zeng)長(chang)32%、伊拉克增(zeng)(zeng)長(chang)40%、巴西增(zeng)(zeng)長(chang)43%。
曾經的歐洲,是中國空調出海久攻不下的市場。但現在,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卻給了完全不一樣的判斷:歐(ou)洲地區(qu)市場廣(guang)闊(kuo),中國(guo)空調的新(xin)機會(hui),要(yao)來了!
3、用品質贏得市場的二十年
2022年全年,中國(guo)家(jia)用空(kong)調出口(kou)6121.1萬(wan)臺,出口(kou)金額(e)達(da)129億(yi)美元。在中國(guo)家(jia)庭空(kong)調總銷(xiao)量中,出口(kou)份額(e)連(lian)續三年占據(ju)40%以上比例。
和許多行業不(bu)同,中國(guo)空調出海的二十(shi)年,并(bing)不(bu)是(shi)“廉價的二十(shi)年”。它是用品質贏得消費者的二十年,是中國企業在新環境、新零售、新(xin)渠道、新(xin)技術不(bu)斷(duan)變化成(cheng)熟的過程(cheng)中,讓中國(guo)制造和(he)時代變革持續共(gong)鳴共(gong)舞的二十年(nian)。
30年前(qian),日本家電曾經橫掃全球。如今,這個主(zhu)角換成(cheng)了中國(guo)空調。在格力第一代掌門人(ren)朱江洪的自傳里,他引用了一句達(da)爾文(wen)的話:“不是(shi)最強的物種能(neng)生(sheng)存(cun)下來,而是(shi)最能(neng)適應變化的物種能(neng)生(sheng)存(cun)下來。”
中(zhong)(zhong)國空調如(ru)是(shi),中(zhong)(zhong)國家電如(ru)是(shi),中(zhong)(zhong)國制造(zao)亦如(ru)是(shi)。
來源:華(hua)商韜略